長頸鹿,大家都很熟悉。原本認為長頸鹿就是一個物種,前幾年的 DNA 分析卻判斷有些族群之間分家很久,因此改成四個物種。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現今的長頸鹿們確實可以分為四個物種,古時候卻發生過明顯的情慾流動。
Giraffe lineages are shaped by major ancient admixture events
舊的長頸鹿學名 Giraffa camelopardalis 是林奈在公元 1758 年賦予。後來資訊增加後又衍伸出九個亞種,住在非洲各地。最新的四個物種,分別住在四個地區,自然狀況下沒什麼情慾交流的跡象。
四種為:
1. 南部長頸鹿(southern giraffe):學名 Giraffa giraffa,分佈於南非、納米比亞、波札那。
2. 馬賽長頸鹿(Masai giraffe):學名 Giraffa tippelskirchi,分佈於坦尚尼亞、肯亞、辛巴威。
3. 網紋長頸鹿(reticulated giraffe):學名 Giraffa reticulata,分佈於肯亞、索馬利亞、南衣索比亞。
4. 北部長頸鹿(northern giraffe):學名 Giraffa camelopardalis,分佈於非洲中部與東部。
BTW,這裡的「馬賽」是東非的馬賽,不是法國的馬賽。
域界門綱目科屬種,長頸鹿是什麼科?答案是「長頸鹿科」。長頸鹿科屬於偶蹄目旗下,包括長頸鹿和㺢㹢狓兩個屬。 幾乎沒人知道㺢㹢狓(Okapia johnstoni),不過很多人看過博客來書店的 Okapi 網站,就是那位吉祥物。
這個論文取材 29 處地點,90 位野生的長頸鹿。主要分析來自 78 個高品質的基因組,也有近親㺢㹢狓一起比較。整體看來,目前認知的四個物種,遺傳上確實差異明顯。
四種長頸鹿個體都自成一群。南部、馬賽長頸鹿比較近,網紋、北部長頸鹿比較近。進一步分析卻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拿已知的長頸鹿比劃,幾乎可以肯定網紋長頸鹿的祖先,源自兩款血脈的合體。
大致順序是,長頸鹿的共同祖先估計能追溯到 280 萬年前,先分成兩大群,一群是北部長頸鹿,另一群是馬賽、南部的祖先。馬賽、南部長頸鹿尚未分家之前的某個時刻,又碰上北部長頸鹿,合體形成新的遺傳支系。
具體狀況不清楚,估計北部支系大約貢獻 60%,南部 40%。這支血脈後來獨立發展,衍伸出現今的網紋長頸鹿。 由於源自北部支系的 DNA 比較多,網紋長頸鹿看起來會比較像北部長頸鹿。但是兩者的分歧,並非單純是北部支系累積的差異,還有大量源自另一群長頸鹿的變異。
狀況和金絲猴似乎有 87% 像。 這樣說來,網紋長頸鹿似乎也算是「合體種化(hybrid speciation,雜交種化)」的產物?
ㄧ定有人好奇,既然有遺傳交流,他們可以算是不同「物種」嗎? 不同人觀點不同,根據已知證據,我覺得肯定算。假如兩群近親分家幾十萬年,都沒有太多情慾交流,就可以算。
以四個物種來說,南部長頸鹿、馬賽長頸鹿是最近親,他們的分家時間、分歧程度,都足以視為不同的物種。而網紋長頸鹿祖先的誕生時間,更早於南部、馬賽長頸鹿的分家。
新聞稿:
Gene flow in giraffe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ir conservation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