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輕如鴻毛,重如論文。這個 2023 年的論文的分析對象只有一個人,卻是很特別的人。他在二世紀後半長眠於英格蘭,可是血緣和同時期的英格蘭人不像,卻類似千里之外的 Sarmatian 族群。未成年時,好像經歷過長途跋涉。
An individual with Sarmatian-related ancestry in Roman Britain
via 「馬科曼尼戰爭」維基
這位先生「Sk 203645」長眠於英格蘭東南部,劍橋郡的 Offord Cluny 村。光看墓葬,訊息相當有限,死人骨頭保存狀況不怎麼好,無法判斷性別;也沒什麼陪葬品,看不出身份。
碳同位素定年估計,他去世時介於公元 126 到 228 年,中位數為公元 176 年,也就是不列顛的羅馬帝國時期,大概是奧理略皇帝及其繼任者的時代。
從骨頭估計,他去世時介於 18 到 25 歲。古代DNA 保存的還行,能拼湊出覆蓋率 5.4 的古代基因組。有 Y染色體,遺傳上是男生。
遺傳上,他和同時期的英格蘭人差異明顯。以前有發現過,當時英格蘭住著「外地人」,但是和他也不一樣。 有趣的是,他的血緣更接近亞美尼亞(南高加索),青銅時代晚期的居民,卻和亞美尼亞更晚的居民不同。
亞美尼亞的青銅時代晚期,比他本人更早約一千年。目前看來最合適的模型,這代表他 24 到 34% 的血緣,其餘則類似東歐草原的 Sarmatian 族群。
簡化講,Sarmatian 可以視為西部斯基泰人的後裔,不過兩者的對應關係沒這麼單純。反正羅馬帝國人的眼中 Sarmatian 是疆域以外東方的人,也不都是鐵板一塊的同一種人。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這位 2 世紀後半在英格蘭去世的年輕男紙,血緣類似千里之外的 Sarmatian 族群。
穩定同位素,可以追溯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碳、氮能判斷飲食,氧能推測生活環境,鍶則代表小時候生活的地點。
鍶、氧看起來,他肯定不是在英格蘭南部長大,而是更乾燥的地區,至少是阿爾卑斯以東,克爾巴阡到高加索都有可能。就是說,東歐到東南歐到高加索。
碳、氮能判斷飲食,這項研究又更細緻,類似樹幹的年輪一般,切片分析牙齒的齒輪,追溯不同年齡的逐步變化。由此看來,他在 5 歲、9 歲左右,經歷兩次明顯的飲食改變。
5 歲以前,他的飲食應該以 C4 穀物為主,沒什麼海味。接下來變成 C4、C3 穀物兼具,肉類也有所增加。到 9 歲左右再度明顯改變,以 C3 穀物為主。
他的生活環境,主要的 C4 植物大概是小米,C3 是麥類。那時英格蘭似乎沒什麼小米,佐證他不是在那兒長大。而兩次肉眼可見的飲食轉換,或許是搬家所致,反正生活應該發生過重大變化。
奇妙的是,一般印象中 Sarmatian 算是偏向遊牧的人群,可是這位先生的食物非常不「牧」。不清楚是他比較特殊,或其實為普遍狀況。近來有些研究發現,羅馬帝國後期東部的邊界地帶,有些「外族」的生命紀錄,看起來和羅馬帝國居民好像沒什麼差別。
綜合各種線索,有個好像合理的故事。 羅馬帝國在公元 166 年開始,與日耳曼人等東方的敵人展開十幾年戰爭,最終勝利,史稱「馬科曼尼戰爭(Marcomannic Wars)」。電影《神鬼戰士》就有這段歷史的魔改劇情。
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Cassius Dio)記載,奧理略皇帝在羅馬取勝後,收編原本敵對的 Sarmatian 騎兵,其中 5500 位,公元 175 年前往不列顛。可惜後續如何,資訊極為有限。
此一年代,相當接近這回研究的劍橋男紙。也許他小時候在東方某處長大,後來跟著大部隊抵達英格蘭,後來在這兒去世。 若是如此,年代對得上,不過無法解釋,他最終為什麼會來到人口稀少的鄉間,只留下一座看不出身份的孤墳。
我們懷念他~
新聞稿:
Research reveals man born thousands of miles to the east traveled to Cambridgeshire 2,000 years ago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