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pterosaur)是會飛的爬蟲類動物,生存年代與恐龍同進退,也在白堊紀結束後徹底滅絕。本來的觀點認為,白堊紀晚期時,翼龍演化為體型相當巨大的飛行生物,最大的翼龍翼展超過10公尺,最小的種類也有2.5到3公尺,比一樣在天空飛行的鳥類大得多。這個2016年的論文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宏比島(Hornby)上的Campanian Northumberland Formation (Nanaimo Group),卻發現體格非常小的翼龍化石。
A small azhdarchoid pterosaur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the age of flying giants
這些化石不是很完整,但由型態看來,這種距今約7700萬年的小隻翼龍,屬於白堊紀末期常見的神龍翼龍科 (Azhdarchidae),可是翼展只有1.5公尺。由組織切片與骨頭癒合的狀況判斷,這個化石的確在分類上屬於翼龍,不是鳥類;另外牠來自成年的個體,不是還會長大的大型翼龍小時候。把翅膀收起來的話,牠只跟普通的貓一樣大。(謎之聲:沒有貓是普通的,啪!)
這個研究表示,白堊紀末期的天空,翼龍的多樣性或許比之前認知的更高,小隻翼龍也是存在的,只是以前不知道。論文特別指出,照理說大隻翼龍,例如翼展超過10公尺的諾氏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 northropi),一定也有還沒長大的小時候,但我們以前所知的那個時期,翼龍化石卻全都是大隻翼龍。因此,也許是翼龍的構造與遺址狀態,使得小隻翼龍的化石,先天上就難以保存,造成取樣時的偏差。
新聞稿:
A rare small specimen discovered from the age of flying giants
Nature新聞:
Tiny pterosaur claims new perch on reptile family tree
LiveScience新聞:
Teensy Pterosaur Was the Size of a House Cat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