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亞在西周、春秋、戰國時代,大量使用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鑄造成禮器、兵器、錢幣等產物,以銅為主,加上不同比例的鉛、錫。這個 2022 年的論文分析許多青銅製品的化學組成後,認為它們的生產過程,或許不是純金屬加純金屬,而是銅合金加銅合金的組合。  

The six recipes of Zhou: a new perspective on Jin (金) and Xi (锡)

00

 

論文作者有兩位,大英博物館的劉睿良(Ruiliang Liu)和牛津大學的 A.M. Pollard。他們在 2021 年的論文中,整理許多古早錢幣的化學組成。圖片就是各種古代錢錢 💰💰  

 

錢幣主要的成分是銅、鉛、錫,根據他們的分析,不同錢幣的化學組成頗有差異,但是整體看來,錢幣中的銅、鉛呈現高度負相關(r=-0.965),銅、錫正相關(r=0.443),錫、鉛負相關(r=-0.597)。  

Bronze alloying practice in ancient China: evidence from pre-Qin coin analyses

 

他們推論,鑄造錢幣的三種金屬:銅、鉛、錫,如果是獨立加入,不太可能產生觀察到的狀況。合理的可能是,鑄幣時加入的金屬材料,已經是各金屬以特定比例組合的合金。  

 

新發表的論文從上述思路更進一步,結合春秋戰國時代《考工記》的「六齊」:

「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  

 

《考工記》是齊國的工匠操作手冊,「六齊」是青銅合金的製作比例。當中的「金」、「錫」是什麼呢?許多人認為錫就是錫,「金」則是銅。但是也有不少爭議。  

 

這個論文經過一番比劃,主張「金」和「錫」都不是單一金屬,「金」是 80% 銅、15% 錫、5% 鉛的合金,「錫」是 50% 銅、50% 鉛的合金。

 

依照前述比例組合,以富含銅的「金」為基礎,再加入不同量的「錫」(有趣的是這邊其實沒有真正的錫),兩款合金搭配使用,便能合體為出土青銅器的不同比例。

 

論文強調,「金」和「錫」不見得一定符合上述的金屬組合,重要的是,它們都不是單一的純金屬。

 

總之是個有意思的研究。我對這個議題不熟,無法判斷正確與否,大家先一起來觀摩。 

 

短篇  製作中國青銅器:合金+合金?

 

新聞稿:

Researchers decipher ancient chemistry formulas  

新聞:

Researchers decipher mysterious ancient recipe for bronz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