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思(Robert Blust)是世界知名的語言學家,在南島語言和文化史的成就非凡。他在 1940 年出生,2022 年去世,享年 81 歲。
A GREAT LINGUIST WITH A SCIENTIFIC MIND AND POET’S SOUL: IN MEMORY OF PROFESSOR ROBERT BLUST
白樂思 2021 年 8 月 17 日的講話,我們懷念他:
Prof. Robert Blust | Pre-recorded Video Speech for "The Origins of the Austronesians" Book Launch
如今南島語系包含 1200 多種語言,分佈於台灣、紐西蘭、馬達加斯加、復活節島之內的地理範圍。公元 1500 年以前,這是當時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語族。
白樂思提出影響力最大的模型,和台灣有關,將台灣視為南島語的起源地。白樂思的語言學模型,刺激不同領域的學者,由不同角度切入這個議題。
例如貝勒舞(Peter Bellwood)當初從考古學的視角,探討南島的起源,以及向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的遷徙路線。他獲得的結論中,台灣也相當重要。因此這套南島起源的假說,通常被稱為「白樂思-貝勒舞模型」或「出台灣說(Out of Taiwan Model)」。
白樂思的想法有時候會起爭議。少數人有時候會瞄準知名學者,以求快速成名,但是缺乏足夠的證據;他們提出「有新聞關注度」的另類見解,這類策略能吸引眼球, 至少是一時的,直到消弭為止。面對這些挑戰,白樂思對自己的科學方法學始終保持信心,不論批評有多熱烈。
來看一個案例。白樂思由重建原始南島語,所得到的出台灣說,以及貝勒舞和 Colin Renfrew 提出的「早期農業傳播假說(Early Farming Dispersal Hypothesis)」,一大要素都是古代稻作農業。
這套假說認為, 由台灣出發,前往島嶼東南亞的古代南島農夫,稻(和小米)生產是經濟上的推動因素。然而,此一推論最初提出於超過 30 年前,當時在東南亞島嶼和台灣,幾乎沒有野生或馴化稻的可靠考古證據。
儘管白樂思有關早期稻作農業的假說,受到批評數十年,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如今,台灣、菲律賓、印尼的遺址,都已經發現史前稻的遺骸(碳化稻或是植物矽酸體),最早可以追溯到 4500 年前的台灣。 相關證據如 sakura 般綻放,得益於進步的田野發掘和實驗室分析技術。
對於批評者,白樂思惜字評論:「基於負向證據的論點,一如沙地上的城堡」。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台灣邁向世界的偉大航道!從神祕拉匹達紅陶揭開南島祖先的跳島大遷徙之謎
另一個案例是,密克羅尼西亞的馬里亞納群島,查莫洛人的起源。白樂思根據語言學證據,判斷最初的查莫洛人,源自菲律賓北部或中部某處,和馬里亞納群島,地理上相距超過 2000 公里的大海。
其他學者主要根據如今的洋流、風向,猜測查莫洛人來自其南方,而不是西方的菲律賓。2021 年發表,關島的古代DNA 研究卻提供強力證據,支持白樂思的論點。
研究科學以外,白樂思也在學術寫作中展現文學才能。例如他在 2021 年,替台灣的原住民族委員會寫的《南島起源》書中,將活力滿溢之士的見聞,導入對古代社會的描述。
南島鄉民遷徙前行,穿越眾島之海。透過白老文字,我們能想像那時的風、洋流、飛鳥,以及夜空中閃爍的星。勇敢的南島航海家們,與當時其他文明,如中國、希臘、羅馬,都在同一頁裡重獲生命。
“Even at this early stage, around 1100 BC,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was impressive, as it covered some 95 degrees of longitude from northern Sumatra in the west to Samoa in the east, and 47 degrees of latitude from Taiwan in the north to New Caledonia in the south.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form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as still very early in its long history, the civilization of Greece had not yet blossomed into fullness, and it was hundreds of years before the rise of Rome, but through skill in deep-sea navigation Austronesian speakers had already settled lands that had never previously been touched by humans.
All of this was possible because these people, uniquely at the time, had learned how to find their way across the largest ocean on Earth by following the winds, currents, and the flights of birds during the daylight hours and the stars at night. To them, the sea was no more a barrier—rather, it was a highway into the unknown.”
白老年輕時夢想成為詩人,始於 10 歲創作的短篇故事,以及 11 到 15 歲時的 7 部小說,還有 2 部以美洲原住民為主題的中篇小說。如我們所見,白老將他的文學才能和思緒表達,深深地融入其嚴謹的學術研究。
洪曉純在 2021 年 9 月 11 日最後一次與白老聯繫,那時他注意到新發表的印尼古代DNA 研究。白老在 email 中註解:「我似乎太晚知道這個惹(I seem to be late in learning about it)」。
這條評論概括,白老永無止境的學習態度。他的目標總是增長和擴充知識,相較之下,許多學者即使僅達到白老一部分的成就,便開始故步自封。
貝勒舞在 2022 年 1 月 6 日,通知澳洲國立大學的考古學家洪曉純,白老去世。接下來幾天裡,洪曉純感到空虛和失落。她和白樂思沒有面對面討論過,但是白老深具洞察力的指引,以及生為學者的榜樣,仍深深推動著洪曉純的生命與工作。
透過通常簡短的 email 交流,讓洪曉純認識到這位非凡學者,他擁有科學頭腦、詩人靈魂,以及探索知識的豐沛熱情。白老傑出的成就,將成為啟發我們的遺產。
白樂思 Robert Blust (1940-2022):詩人靈魂,科學心智的語言學家
IN MEMORIAM: ROBERT BLUST, 1940-2022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