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青藏高原之前出土過 16 萬年前丹丹下顎的洞穴,泥土中偵測到丹丹的 DNA,距今為 10 萬、6 萬年,可見此處是丹丹長期的家園。 

Denisovan DNA in Late Pleistocene sediments from Baishiya Karst Cav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123012800_3563159357109829_629769153017843294_o

via 這裡

 

青藏高原東北部,海拔 3280 公尺,甘肅的夏河縣(Xiahe)的白石崖溶洞(Baishiya Karst Cave)出土的一截下顎,之前根據古代蛋白質,判斷是一位丹尼索瓦人。這位「夏河丹丹」距今 16 萬年,是在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以外,第一次見到丹丹。

 

1

 

得知白石崖溶洞曾經是丹丹家園後,研究戰隊決定深入探索此處。遺址可以分為 10 層,一共出土 1310 件石器、579 件動物化石。又以碳同位素和 OSL 定年法,估計每一地層的年代。

 

即使沒有死人骨頭,也可以嘗試由環境樣本取樣 DNA。論文由不同地層取得 8 個土壤樣本,結果在第 2、3、4、7 層的樣本順利偵測到人類的粒線體 DNA,覆蓋率分別為 0.37、1.5、40、1.3。

 

2

 

之前知道的丹丹下顎距今 16 萬年。這回的第 7 層距今約 10 萬年、第 4 層約 6 萬年,表示那些時候也有丹丹住在白石崖溶洞。

 

第 2、3 層的年代,不超過 4.5 萬年,丹丹或許有存續到此一時期。但是論文不敢肯定,因為這邊的土壤或許經過翻動,無法代表丹丹實際生活的年代。

 

3

 

和丹尼索瓦洞穴的丹丹比較,白石崖溶洞的 2、3、4 層丹丹,彼此間親戚關係較近,他們又和丹丹洞的丹丹 3、4 號比較近。

 

在此之外是白石崖 7 層,更外頭是彼此形成一群的丹丹 2、8 號。

 

由此看來,丹丹的親戚關係,似乎與年代比較有關,年代近的親戚關係也近;較晚的丹丹 3、4 號,反而比較接近白石崖丹丹,不像住在同一地點,年代更早的丹丹 2、8 號。

 

4

 

丹丹的不同族群們,或許也經歷過不少地理遷徙與情慾流動,可惜目前資訊太過有限,完全無法判斷。

 

現在倒是可以肯定,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洞以外,青藏高原東部的白石崖溶洞,距今 16、10、6 萬年前都有丹丹存在,應該是另一個丹丹的長期據點。

 

能在海拔 3000 公尺的地方,居住幾萬年之久,丹尼索瓦人應該是成功適應惹高海拔環境。

 

3.4萬年前蒙古Salkhit智人,揭露丹尼索瓦情慾交流史

16萬年前青藏高原,丹尼索瓦洞穴以外的丹尼索瓦人

青藏高原泥土中,丹尼索瓦人現蹤 

短篇 從遺址泥土中獲取動物古代DNA

墨西哥遺址泥土中獲得美洲黑熊、大短面熊DNA

 

新聞稿: 

New Denisovan DNA expands diversity, history of species

新聞稿: 

Denisovan DNA found in sediments of Baishiya Karst Cave on Tibetan Plateau

新聞:

DNA tracks mysterious Denisovans to Chinese cave, just before modern humans arrived nearby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