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研究發現,德國東北部的圖蘭森河邊,在 3200 多年前的青銅時代曾經發生一場慘烈的大戰,參戰者可能高達數千人之多。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報告,在河床中找到疑似是參戰者遺落,金屬工匠隨身的工具包,是首度在墓葬以外的地方找到這類裝備。
Lost in combat? A scrap metal find from the Bronze Age battlefield site at Tollense
這場前 13 世紀發生在圖蘭森河邊,彷彿世紀帝國真人版的大戰,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早已遭到遺忘。一直到 1996 年,有人在河邊撿到死人骨頭,才挖掘出這場驚人的事件。
圖蘭森河谷至少在 3900 年前,建立起一個渡河的提道,多半是當時重要的交通、貿易路線。
3200 年前的大戰發生在提道的下游,好幾公里的範圍。許多東西埋藏在河床底下,沒人知道戰場到底多大,目前只調查惹一小部分,卻已經出土 12000 件死人骨頭,大概屬於 140 位死者。考古學家估計,當時的參戰者應該有上千人,甚至可能有好幾千人。
比較一下,這場戰爭大約和商王武丁同一時期。同一天、同一地,有好幾千人打仗,乍聽好像沒什麼,在青銅時代卻相當不可思議。圖蘭森河也是至今,那個時期的歐洲,最大規模的戰場考古。
多年來考古學家調查惹好幾處地方。2016 年的挖掘,在提道更下游約 300 公尺處的河床中,找到許多聚在一起的青銅物件(Weltzin 32,圖蘭森河在那一段是 12 公尺寬,2 到 2.5 公尺深)。考古學家研判,它們原本多半是一包東西,但是外面用來包裹的有機物分解惹。
1–2) Small chisels; 3) fibula fragment; 4) punch; 5) ingot or awl; 6) fragmented lance head socket; 7) awl with decorated wooden handle; 8) sickle knife; 9) chisel; 10–11) bronze sheet cylinders. Material of objects: 1–6 & 8–11) bronze; 7) bronze and wood (drawing by T. Uhlig).
1) Fragment of loaf-shaped ingot; 2–3) fragments of casting cakes; 4) blade fragment); 5) small ring; 6–11 & 14) casting waste; 13, 16, 18 & 19) hammered sheet metal with nails; 15 & 17) sheet metal damaged by heat. Material of objects: 1–3) copper; 4–19) bronze (drawing by T. Uhlig).
這些物品本來應該是參戰者的個人裝備,在戰場上遺落。總共有 31 件青銅製品,合計 0.25 公斤。刀、箭頭這類武器外,還有多種工具,如錐子、鑿子、針、鉤子。也許是用來固定工具箱的青銅圓柱體 3 個。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青銅錠,以及不成形的金屬廢料。會把這些東西裝在一起,帶在身上的人,應該是一位常常處理青銅的金屬工匠。
論文也提到,在青銅時代中期後,青銅的價值增加。個人身上攜帶的青銅,除惹是實際使用的工具或材料以外,也可能用於貿易,甚至作為某種貨幣。
(1)與圖蘭森之戰同時期,法國東部 Migennes 的 Grave 298。(2)金屬工具箱木盒想像圖(3)青銅圓柱體。
在同一時期,圖蘭森河南方的墓葬中(可能是男生戰士的墓)出土過類似的工具組合。由此推論,這位在圖蘭森河畔掉裝備的工匠兼戰士,或許來自歐洲中部,比較南邊的地方,距離圖蘭森河的戰場有幾百公里之遙。
另外之前穩定同位素的研究也發現,有些陣亡者不是在本地長大的人。
出土過與圖蘭森河戰場的青銅圓柱體、劍,型號類似的遺址位置,絕大部分都在圖蘭森河南方。
從墓葬出土的東西,不見得是生活用品。這次是首度在非墓葬的脈絡見到這類東西。這回戰場中找到的物品應該就是日常的個人裝備,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當時的生活樣貌。
重建三十年戰爭的關鍵一戰:呂岑會戰,由骸骨見證百年老兵的歷史傷痕
新聞稿:
Science新聞:
3000-year-old toolkit suggests skilled warriors crossed Europe to fight an epic battle
之前的Science新聞:
Slaughter at the bridge: Uncovering a colossal Bronze Age battl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