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亞地區的降雨量與環境狀況,和「東亞季風(East Asian monsoon)」息息相關。當東亞季風強大時,影響的範圍北移,會讓東亞北方更加濕潤而綠化;反過來,在季風虛弱之際,季風的影響範圍只能留在南方,東亞北方就會變得乾燥。過去一萬多年來東亞季風的變化,學者已經知道大致的狀況,細節卻還不是那麼清晰。這個2017年的論文,採用取自內蒙古達里湖(Lake Dali)的沉積物,研究這個區域史上的降雨狀態。

Northward extent of East Asian monsoon covaries with intensity on orbital and millennial timescales

 

那些年,古埃及曾是動物天堂

達里湖wiki:

https://zh.wikipedia.org/…/%E8%BE%BE%E9%87%8C%E8%AF%BA%E5%B…

 

達里湖在地理上,位於受東亞季風影響的西北邊界;性質上,它是個水域封閉的「內流湖(closed lake)」,因此湖面高低深受當時的降雨量左右,受其他因素影響有限。這些特質使得達里湖成為,研究東亞季風對降雨量影響的良好材料。

 

分析結果顯示,距今16萬年內,達里湖水量最高的時期,分別處於距今約12.3萬年前、5.8萬年前,以及5500到11000年前之間。在5500年前之後,達里湖的水面明顯降低。模型估計,當地現在的降雨量,大概只有一萬年前的一半。 根據現在的降雨記錄,達里湖地區年度降雨量是400 mm左右,要達到它的2倍,也就是每年800 mm,東亞季風的影響範圍,要向西北方移動約400公里(如圖所示)。這也可能就是一萬年前,全新世剛開始時的降雨狀態,那時東亞是個潮潮的年代。

 

論文特別提到,在5500年前乾旱發生,東亞北方開始不潮之後,剛好也接近幾個古早文化崩潰的年代,例如位於中國北方,始於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還有位於仰韶文化的北邊,始於6500年前的紅山文化,兩者都在5000年前崩潰。在此之後,社會與政治更加複雜的龍山文化,繼之而起;另外這個地區也經歷過劇烈的人口減少,以內蒙古的夏家店文化為代表。

祖先的身體會說話:男女差別待遇,至少始於東周

短篇5000年前仰韶文化,東方最早的啤酒與大麥

 

論文推論,這波5000年前,中國北方的文化轉型,或許與東亞季風導致的氣候變化有關。

 

新聞稿:

Shifting monsoon altered early cultures in China, study say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