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的復活節島,本地語言的 Rapa Nui,是個知名的小島。它的面積 164 平方公里,算是大洋上的孤島,資源有限,古代也無法從外地進口。古時候究竟有過多少人口呢?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分析島上的「農地」探索答案。
其實不太傳統的復活節島「傳統飲食」。via 這裡
復活節島的土地貧脊,淡水有限,古代居民依然努力的經營農業,主要種植頑強的蕃薯(地上就是牽牛花),另外也從海洋獲取資源。有套說法是(賈德戴蒙大聲公就位),島民過度開發環境,導致資源枯竭,人口爆炸後崩潰。但是也有考古證據指出,歷史沒有這麼戲劇化。
復活節島的居民是南島族群,他們長期在太平洋不同島嶼討生活,有梯田等精妙的種田手法。但是復活節島的環境無法營造梯田;簡單的刀耕火種當然也可以用,產量卻很有限。
種田依靠土壤,不過岩石也能幫忙。島民發展出適合當地環境的「石質覆蓋(lithic mulching)」,算是「岩石園藝(rock gardening)」的一類。島上的作法又可以分為三種,讀者有興趣請自行閱讀論文。
石質覆蓋大致就是選擇合適的岩石,放置在田地上。石頭能產生更多空氣湍流,降低白天的最高溫,以及升高夜間的最低溫。岩石覆蓋也能減少水份蒸發,另外石頭破碎後,多少有些施肥效果。總之就是,在貧脊的海島土地中,盡力維繫土壤的濕度及養分,替農作物創造更穩定的生長環境。
這是一款生產力十分侷限的農業,可是也沒有其他辦法。想像一大群人整天敲石頭,敲敲敲敲敲的畫面~
歐洲人抵達以前,復活節島主要的農業生產,就是在岩石田地上種蕃薯(敲~石頭)。因此這些田地的面積,決定島上人口的承載力。以前有些研究估計,超過一萬人。
這個論文指出,之前普遍高估岩田的面積,實際上可以種植的土地,應該只有五分之一。假如採用同樣的數值,全島 0.76 平方公里的岩田,無法支持超過 4000 人。
如今有些地點的環境狀況有所變化,另外可以種植的土地,當年未必在同一個時段都有種滿。論文認為古時候岩田最合理的產量,是養活 2000 多人。加上海洋等其餘資源,約為 3000 人。
而最初抵達復活節島的歐洲人,見到的居民數目大概就是幾千左右。所以歷史也許很簡單,歐洲人抵達以前,整個島長期就是兩千到四千人口,從來沒有爆炸過,也就沒有外人腦補的崩潰悲劇。
如果真是如此,復活節島古代居民很愛搬石頭,建石像以外,對於環境經營還是合格的。他們展現出色的適應力,將貧脊的海島,建設成過得去的家園,直到歐洲人造訪為止。
我好奇的是,石頭對島上的農耕那麼關鍵,會不會是他們心理上如此重視石像、石台的理由之一?
南島語族 800 年前和美洲交流DNA,卻不在最接近的復活節島
新聞稿:
Study challenges popular idea that Easter islanders committed 'ecocid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