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進演化教學?英國研究:先教遺傳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生命世界中,「演化(evolution)」無所不在,絕大部分生命現象都可以用演化作用解釋,在現代,別說是學術研究,就是許多生物與醫學的應用中,也充滿演化的影子。(例如治療癌症,也與演化有關:《對抗癌症,需要演化之光指引》!)
演化不只是科學理論,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即使職業不屬於生物或醫學領域,也該對演化原理有基本的認識,就像法治、閱讀、寫作、環境保育、邏輯等項目一樣,演化該當是現代公民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就是說,演化的教育,不該等到大學已經分科以後,而該在中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就納入課程,讓每位國民都有學習的機會。
然而,受限於種種限制,例如課程時數不足、教育資源欠缺,中學的演化教育成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有沒有好的辦法,可以改善演化教育呢?
英國巴斯大學的3位學者,最近發表的論文《Teaching genetics prior to teaching evolution improves evolution understanding but not acceptance》指出,有一個非常簡單,幾乎不需增加額外成本的方法,即可有效提升演化教學,那就是:在教演化以前,先教遺傳。(論文發表於《PLoS Biology》期刊,大家都可以免費下載。 新聞稿: Improve evolution education by teaching genetics first )
自達爾文發表《物種源始》以來,演化這門學問已經有了堅持的基礎。儘管達爾文的年代,對遺傳學所知極為有限,達爾文仍能靠著絕妙的洞察力,洞見最核心的演化理論;然而如今對演化的認識,早已遠遠超越達爾文的年代,特別是遺傳學(genetics)的研究,能夠解釋演化背後的機制,讓演化超脫哲學與玄學,成為貨真價實的科學。
由化石等證據,可以觀察到演化的長期結果;但具體上,演化是怎麼運作的?就要依靠遺傳學才能解釋。所有生物都有遺傳物質,一代傳一代,而演化簡單來說,就是生物配備遺傳物質的變化,影響其生存,繼而改變了遺傳物質成功傳遞的機率。假如不懂基因型、表現型、族群、對偶基因、頻率等遺傳學的概念,那麼將很難真正理解現代的演化學。
巴斯大學學者研究的英國,學生通常在14到16歲間開始學習演化,這也是英國大部分學生,首度在學校教育中接觸演化;遺傳與演化的教學順序,並沒有規範,不同學校有先有後,甚至還有兩者同時。由於懂遺傳,能更加容易認識演化的作用機制,知其所以然,學者因此假設,先教遺傳,再學演化,有助於演化教育。
為了測試假說,受測者被分為2組,唯一的差別就是一組先學遺傳、後學演化,另一組先學演化、後學遺傳,再分別取得3項指標:對遺傳的了解(genetics understanding)、對演化的了解(evolution understanding)、對演化的接受度(evolution acceptance),比較2組間的差異。
研究結果是,先學遺傳或演化的2組間比較,先學遺傳、後學演化的學生,「對演化的了解」顯著地優於先學演化、後學遺傳。另一重要的觀察是,對於表現較差的學生,先教遺傳,是唯一能夠增進他們對演化了解的方法。
「對遺傳的了解」方面,不論是先學遺傳,或後學遺傳,2組間都沒有差異;因此先教演化、後教遺傳,不用擔心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在「對演化的接受度」方面,研究結果是,不論先教或是後教,演化教學對於學生的接受度,都有正面的影響,而且2組的加分效果沒有差異。
照理說,應該還要有個「遺傳與演化都不學」的對照組,才能作出完整的比較,不過,這顯然太不道德了!考試會考,不可能,也不可以不教。
儘管本英國研究有些先天限制,與方法上潛在的疑慮,不過仍有相當的實用價值。它提出能有效增進中學生的演化學習,卻幾乎無償,也無害的一招,只要調整教學順序:先教遺傳,後教演化。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