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是古早歐洲長期的強權。羅馬帝國後期,到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一段時間,史稱「民族大遷徙」,到處都有人群與文化轉移。那段時期的日耳曼,萊茵河上游一帶,住著叫作「阿勒曼尼(Alamanni)」的族群。
Ancient genome-wide analyses infer kinship structure in an Early Medieval Alemannic graveyard
公元 1962 年,下斯托欽根(Niederstotzingen)出土最具代表性的阿勒曼尼墓葬,這處靈魂的親身之所,使用期間是 580 到 630 年,共有 10 大 3 小 3 馬,分別在 12 座墓裡長眠。這批墓葬的陪葬品不少,墓主生前地位應該不低。陪葬物除惹 local 的阿勒曼尼風格,還有附近的法蘭克、倫巴底,以及地理有段距離的拜占庭風格。墓主也和陪葬品一樣,來自四面八方嗎?
人類成長的歷程,都紀錄在身體中。分析牙齒中的鍶、氧穩定同位素比例,可以得知一個人在哪兒長大。結果是,13 位當中,只有 2 位小時候不在當地長大。古代DNA 方面,13 人都保存著完整的粒線體DNA。細胞核基因組則有11 人足以判斷性別,全部都是男生。當中 8 位品質比較好的基因組,被用於近一步親緣分析。
維京的高階戰士不可能是女生?DNA分析能推翻十九世紀以來的偏見嗎?
遺傳上,8 個人裡頭,有 6 位彼此相當類似,接近今日的北歐、東歐、中歐族群,例如立陶宛、冰島族群。這其中又有 5 個人,親戚關係在兩度以內,是遺傳上很近的近親。(例如表哥表弟、爺爺孫子,都是兩度)。另外兩位彼此沒那麼像,不過都比較接近今日的南歐族群,像是西班牙。
大致上,墓主陪葬品的文化風格(法蘭克、倫巴底,拜占庭),和他們的成長與遺傳,沒什麼直接關係。墓葬有異國特色的 4 個人,都是本地長大,遺傳也屬於彼此接近的 6 人那群。在這個案例中,文化移動的比 DNA 遠。
羅馬帝國崩潰以後那段期間,是歷史上相當有意思的時期,最近陸續發表幾個這段期間的古代DNA 研究,可想而知還會有更多,大家期待吧。
新聞稿:
DNA of early medieval Alemannic warriors and their entourage decoded
Science 新聞:
1400-year-old warrior burial ground reveals German fighters came from near and far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