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演化學家的研究方法,近來被衍生應用於許多不同領域,像是癌症、文化的研究,而語言、文字方面也運用很多。這個 2017 年的論文使用研究演化時,比較天擇/遺傳漂變的方法,研究英文文法的演化。得到的結論是,許多英文文法的變化是隨機改變的結果,卻也有些案例,明顯受到人為有意的選擇。

Detecting evolutionary forces in language change

用演化研究英文文法:動詞過去式、助動詞do、否定句的改變原因

由頻率分佈的變化判斷,左邊是隨機漂變的模式,右邊是受到外力非隨機選擇的影響。

 

演化的研究方法被運用於癌症:

對抗癌症,需要演化之光指引

用在研究語言關係的一大堆,就不用特別提惹: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先講演化。同一個基因位置,常有不同版本共存(像是血型的 A型 B型 O型),不同版本間的比例(遺傳學習慣稱作「頻率」)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理由有 2 個可能。第一,隨機發生,只受機率影響,也就是遺傳漂變;第二,非隨機發生,受外力影響,也就是受到天擇。由頻率長期改變的模式,可以分辨變化原因是隨機與否。

 

再說文字。同一個意思的字,也會有不同版本,例如 dive 的過去式,有 dove 或 dived 兩種寫法,藉由分析歷史上兩者頻率的改變,就能推斷影響 dive 過去式,是受到人為有意選擇,或是隨機漂變的影響。

短篇 比文學更古老的重金屬故事

 

這個論文,研究 3 項英文文法的變化。第一種是動詞的過去式,論文由 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 資料庫取樣,分析公元 1810 到 2009 年,36 個動詞的過去式,規則動詞(如 dive 變成 dived)與不規則動詞(如 dive 變成 dove),在資料庫中出現頻率的變化。

 

用演化研究英文文法:動詞過去式、助動詞do、否定句的改變原因

 

結果 36 個動詞中,30 個主要受到漂變影響,6 個受非隨機因素影響;有意思的是,過去式會向規則,或不規則的方向變化,整體看來並沒有哪種比較多,有些由規則變成不規則,反之亦然。論文另外推測,比較少見的字,受到漂變,也就是隨機改變的機率較大;常見的字,則較不受到漂變影響。

 

6 個受外力選擇影響的動詞中,4 個傾向由規則變得不規則:

lighted -> lit

waked -> woke

sneaked -> snuck

dived -> dove

2 個反過來:

wove -> weaved

smelt -> smelled

照理說,規則變化應該比較好記,為什麼有些字的長期趨勢,卻是傾向不規則變化?論文推測,或許與發音,或是時代力量有關,同一時期的用字彼此間會互相影響。

近親繁殖的遺傳災難,如何被一夫多妻惡化?

 

第二種是「do」的應用,例如較早的英文寫成「you say not」,後來變成「you do not say」,或是問句「say you?」演變為「do you say?」。這是怎麼改變的?

 

用演化研究英文文法:動詞過去式、助動詞do、否定句的改變原因

 

論文由 Penn Parsed Corpora of Historical English 資料庫取樣,得到的推論是,助動詞「do」一開始出現在問句,是因漂變所致,在 do 被高頻率用於問句之後,隨後開始被大量用於祈使句和敘述句,則是有意的人為結果。

 

第三種是否定句(verbal negation),例如由古英文「Ic ne secge」,演化成中世紀的「I ne seye not」,再變成現在的「I say not」。這個的變化很早,論文由 Penn Parsed Corpora of Historical English 資料庫,取樣 12 到 16 世紀的古早英文,分析結果是,以上改變是人為選擇的作用。

 

用演化研究英文文法:動詞過去式、助動詞do、否定句的改變原因

 

這個論文相當有開創性,作者引進演化研究中,偵測天擇與否的方法,研究文字變化,證實語言除了自然累積的改變以外,至少某些英文文法的演化,受到非隨機的人為選擇影響。

 

後勢可期,後勢可期。

 

Science 新聞: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evolved like a living creatur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