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草原繼斯基泰人、匈奴、匈人以後,接下來的主角是源於東方的突厥與蒙古。他們帶來的影響,仍持續至今。
137 ancient human genomes from across the Eurasian steppes
via 2018遊牧運動會
共有 4 篇:
草原遺傳史(2/4)匈奴、匈人、吐火羅,草原的印歐語和突厥語
草原遺傳史(3/4) 突厥、蒙古、烏孫、康居,草原中世紀情慾流動
草原遺傳史(4/4) 高加索的奧塞提亞人,斯基泰的最後傳人?
匈奴崩潰以後,草原西部匈人現身,東部則是鮮卑崛起,各地族群相當複雜;最後拓跋成為鮮卑的王者,4 世紀初南下中原,後來建立北魏。蒙古草原在 5 世紀初則是成立惹柔然汗國。
6 世紀的時候,突厥汗國(Göktürk Khaganate)繼之而起,使得草原東部,隨後進入突厥主宰的時代。突厥汗國本身沒有延續太久,不過突厥相關勢力,接著數百年在各處建立過規模大大小小,壽命長長短短的眾多汗國。等到 13 世紀時,大部分被收入蒙古帝國旗下。
取樣地點。
樣本年代。
草原在中世紀時期的居民,可想而知,文化相當複雜,遺傳也不簡單。所幸儘管草原各族群,彼此間的遺傳關係不是太清楚,大致上卻都有類似的祖源,只是組成比例不同。為求簡化,繼續前文的用法,把青銅時代中晚期草原族群的祖源簡稱為「草原」(最早能算是西方起源),西伯利亞南部採集狩獵族群的祖源,簡稱為 BHG-貝加爾採集狩獵族群(東方起源)。
把樣本拆解為 7 種祖源的組合。A 是 Andronovo 文化人;B 是歐洲新石器時代農夫(Europe_EN);C 是貝加爾採集狩獵族群(Baikal hunter-gatherers),Glazkovo 文化人;D 是伊朗新石器時代農夫(Iran_N)。
中世紀時的草原,目前已知的古代基因組數目仍很有限,不過大致看來,多數個體 BHG 祖源的比例都比天山的匈人更高,年代較晚的樣本更為明顯。甚至還有 4 位身份不明人士(看不出是什麼文化),BHG 祖源超過 90%。
遺傳組成的變化,反映突厥興起之下,中世紀時期有更多源自東方的 DNA 流向草原的西方。人口遷徙也與突厥語傳播息息相關,草原在鐵器時代,斯基泰人的語言屬於西來的伊朗語族;不過等到突厥年代,已經有許多草原族群使用東來的突厥語。
這回研究中,成吉思汗西征後衍生而成的金帳汗國,也貢獻惹 2 個樣本。其中一位精英戰士配備 100% 的 BHG 祖源,是位很蒙古的蒙古人;另一位卻是 0,毫無東方成分。充分展現出草原族群,同一群體內,多血緣組合的特色。
張騫出使西域那年代,中亞有兩個強權:烏孫與康居;張騫去世後,它們又活惹幾百年才去世。目前已知這兩處的古代基因組,遺傳組成與中亞的斯基泰人類似,和同時期的天山匈人相比,BHG 成分明顯更低。
除惹分析古代基因組以外,論文也取得草原各地,今日的族群的大批樣本。古代與現代的草原族群,儘管文化、血緣相當相當相當複雜,在統計模型上看來,卻全部都可以視 5 個採集狩獵族群祖源,按照不同比例的組合。
3 個存在感比較高,分別是源於西方,黎凡特的 Natufian、東歐的東方採集狩獵族群(EHG)(前兩者合體為上述的「草原」祖源),以及源於東方的 BHG。另外 2 個一東一西。靠近歐洲的族群,配備少量西方採集狩獵族群(WHG)祖源;住在遠東的人,則是與美洲原住民共享 DNA 變異(論文用的是 1.26 萬年前的 Anzick-1 為代表)。
由目前資訊推論,草原在青銅時代與鐵器時代,族群遷徙的方向,主要是由西向東,語言屬於印歐語系。等到 2000 年前左右,鐵器時代末期開始,出現由東向西的移民潮,連帶傳播突厥語系。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