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如風,語言在出口的瞬間即逝,無法保存,但講話者的DNA可能仍然留存著。印歐語系是世界上一大主要語系,旗下共有400多種語言,它的起源為何已經爭論了200年,一個假說是它起源自8000多年前的小亞細亞,另一派認為是5000多年前的東歐草原。如今這個2015年古代DNA的研究,強烈支持草原假說。

Massive migration from the steppe was a source for Indo-European languages in Europe

troll  

via 這裡

 

這個研究定序了69個3000到8000年前歐洲人的DNA,做出的結論跟另一篇同時發表的論文大部分一致。距今8000多年前,農夫族群開始從中東移民歐洲,使歐洲在5000到8000年前這段時間成為農夫的天下,不過後來遭到4500年前的繩紋器文化(Corded Ware)取代,繩紋器文化的遺傳組成大部分可以溯到5000年前東歐的Yamnaya文化。

歐亞草原的族群遺傳史與歐洲人的演化適應

歐亞大陸青銅時代的族群歷史

 

 

distribution maps of ancient sample

69個古代人類基因組的取樣地點

 

timeline of culture  

各地文化的時間分佈,2篇論文各文化的年代有點不一樣

 

Yamnaya文化發源於位於黑海與裡海之間的東歐大草原(如今屬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這兩國的關係……你知道的),他們騎馬,發明有輪子的交通工具,因此能夠長距離移動,向西遷移進入歐洲,成為當時歐洲不論文化或遺傳上的主流,直到今天,所有歐洲族群都擁有傳承自Yamnaya的血緣,只是各地比例有異。

 

modern Europeans genetic admixture  

現代歐洲各族群的遺傳組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比例各異的3個來源:新石器早期的農民族群(橘色)、西歐的採集狩獵族群(藍色)、Yamnaya文化人(綠色)

 

印歐語起源有2個主要假說,安那托利亞假說(Anatolian hypothesis)主張,印歐語起源自8000多年前土耳其安托利亞的農民,他們移民進歐洲,取代本來的採集狩獵族群;草原假說(steppe hypothesis)則認為印歐語是在5000多年前的東歐大草原出現,並藉由馬與輪子帶進歐洲。這回2篇論文都支持草原假說,因為比較早來到歐洲的農民族群,文化與血緣都遭到後來青銅時代進入的草原遷徙族群取代,後者因此比較有可能也是早期印歐語的散播者。

 

Steppe 

印歐語起源2大假說:安那托利亞假說和草原假說

 

另一個研究則指出,5000年前的Yamnaya人不但往西,還向東遷徙,在中亞產生Afanasievo文化。假如這些遷徙等同於語言的散播,那麼也許能解釋現在已經消失的一種印歐語,吐火羅語(Tocharian),為什麼會出現在中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地理上這麼東邊的地區。不過這些研究尚無法反映印歐語系的全貌,歷史上印歐語曾散佈到更廣大的範圍,包括印度等地,那些地區仍然缺乏古代DNA的資料。

 

回顧200年來印歐語系歷史的研究與爭論,曾經有過十分慘烈的記錄,政治、種族、文化歧視都發生過。儘管目前仍然不清楚印歐語系發展的全貌,現代語言學與全新的古代DNA研究方法,總是反映了人類文明的明顯進步。

 

《Nature》新聞1:

 Steppe migration rekindles debate on language origin

《Nature》新聞2:

DNA data explosion lights up the Bronze Age

《Science》新聞:

Nomadic herders left a strong genetic mark on Europeans and Asians

針對這兩個論文的評論:

Human evolution: Ancient DNA steps into the language debate

紐約時報有提到這個研究的文章:

The Tangled Roots of English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