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現在的哈薩克南部一帶,歷史上曾經是絲路貿易發大財的重點地區,傳統認為此一區域 13 世紀初被蒙古人入侵後,受到打擊太大,一蹶不振。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卻主張,此地在成吉思汗涉足時,已經經過數百年的缺水;灌溉用水短缺,才是當地再起不能的關鍵。

A hydromorphic reevaluation of the forgotten river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1

 

這塊地區稱作「河中地區(Transoxanian)」,周圍有鹹海、天山、塔里木盆地、帕米爾山,降雨量不多,相當仰賴兩條大河:阿姆河(Amu Darya)、錫爾河(Syr Darya)的挹注。

 

中亞「兩河流域」的灌溉面積有 5 萬平方公里之廣,是美索不達米亞的 2 倍大。歷史上,亞歷山大大帝遠征、阿拉伯統治、怛羅斯戰役、成吉思汗消滅花剌子模,都發生在這塊地方。

 

2

 

這個論文的調查目標,是訛答剌(Otrār)綠洲的灌溉系統。此處長期是絲路上的重要據點,花剌子模王國時期,是其東方重鎮,當地首長屠殺成吉思汗派出的大使團,引來蒙古大軍報復,最終帶來深遠的影響。

 

論文有一堆不同方法的結果與分析,有興趣麻煩自己閱讀。簡單說,灌溉用水是訛答剌的關鍵資源,當地在 6 到 8 世紀時,水量達到高峰,遺址數也明顯增加。 但是 8 到 9 世紀時水量大減,遺址數也大幅減少;接著大致維持原狀,然後 12 到 16 世紀持續探底。

 

3

 

論文認為,訛答剌綠洲可灌溉水量的差異,導致兩次外來勢力入侵,結果明顯有別。公元 650 到 760 年的阿拉伯入侵,造成不少人為破壞,不過灌溉系統仍維持運作,而且當時水量充沛,最終成功復甦。

 

而公元 1219 年的蒙古入侵,也造成許多破壞,但是並沒有針對灌溉系統打擊。然而,當時水量相當缺乏,使得仰賴灌溉的當地,變得不宜人居,所以戰亂後愈來愈沒落。

 

在成吉思汗巨大的身影背後,其實也是氣候影響歷史的故事。

短篇  中亞絲路沒落,不只蒙古入侵,而是缺水

短篇 絲路上的人們吃什麼?飲食有別的城市與遊牧族群

短篇  烏茲別克山上城市,絲路上瓜果的食慾交流

短篇 新疆3世紀的灌溉技術,源自西方

短篇 非洲濕潤期,與8000年前的乾旱插曲

短篇  最乾旱的古典終結期,馬雅人到底面臨什麼?

 

新聞稿:

Climate change caused the demise of Central Asia's river civilizations, not Genghis Khan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