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幹細胞是源源不絕生產血球的源頭,萬一壞掉後果不堪設想。人類與許多動物都把造血幹細胞藏在骨髓裡,靠骨頭保護,不過,造血幹細胞到底最怕什麼?這個 2018 年的論文認為,造血幹細胞最重要的是:躲避紫外線!

Protection from UV light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feature of the haematopoietic niche

 

不同動物的造血幹細胞(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簡稱 HSPCs),存放位置不太一樣。真骨魚類(teleost)是放在腎髓(kidney marrow),以圖片的斑馬魚寶寶為例,就是在框框裡面;而腎髓的上頭,還有一些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s)。幹細胞害怕輻射傷害,而生物的黑色素有防禦紫外線的作用。論文因此假設斑馬魚的黑色素細胞,可以圍繞在造血組織上頭,降低紫外線穿越,保護造血幹細胞。

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細胞:影響我們的健康、意識以及未來的微觀世界內幕

 

斑馬魚住在水裡,假如水夠清澈,仍有紫外線B(UVB)可以穿透。用基因改造消滅惹斑馬魚寶寶(之後簡稱班寶)的黑色素細胞,然後再以紫外線B 照射,結果發現斑寶的造血幹細胞數量顯著減少,顯然對健康非常不利。

造血幹細胞的遺傳變異,與血癌有什麼關係?

 

看起來,腎髓外的黑色素細胞,確實可以保護造血幹細胞,不過是如何保護?論文做惹一個十分精巧的實驗。正常的魚是背上肚下,黑色素細胞分佈在魚的背面;聰明的研究者把正常的班寶麻醉後,讓牠肚肚朝上,背朝下,再照射紫外線。結果效果驚人-肚子朝天背朝下的班寶,即使仍有正常的黑色素細胞,卻跟沒有這些細胞的突變個體一樣,造血幹細胞仍大量陣亡!這個實驗漂亮地證實,黑色素對造血幹細胞的保護作用,是在其表面防守,直接阻擋紫外線攻擊。

箕形門齒 X 美洲原住民 X 母乳—這三者源自冰河時期的神秘關係是?

 

不過,斑馬魚只是一種真骨魚,其他魚類又是如何?論文又研究惹多種魚類,發現類似於斑馬魚,用黑色素保護造血幹細胞機制,普遍存在於不同魚類中,例如同屬真骨魚的鉗魚(channel catfish,學名 Ictalurus punctatus)、三刺魚(stickleback,學名 Gasterosteus aculeatus)、藍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

 

分家許久的多種魚類,也不例外。與真骨魚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 2.5 到 3.5 億年前,屬於軟骨硬鱗魚(chondrostei )的湖鱘(Acipenser fulvescens),以及屬於全骨下綱魚(holostei)的福鱷(鱷魚火箭,Atractosteus spatula),甚至是分家約 5 億年之久的海七鰓鰻(sea lamprey,學名 Petromyzon marinus),牠們的造血幹細胞周圍都存在黑色素。

 

論文認為,這些分家很久的不同水生動物,卻有共通特性,表示用黑色素保護造血幹細胞這回事兒,演化上很可能非常古早,在脊索動物剛出現,超過 5 億年前就已經存在惹。論文推論,阻擋紫外線,讓造血幹細胞免於輻射傷害,是幾億年來動物演化時非得過關的任務。對於由水中登陸,來到新環境的陸生動物,造血幹細胞似乎也因此轉移到骨頭內部,改由骨頭相關的組織保護。

短篇 琺瑯質本來不是保護牙齒,是魚鱗與骨頭

寒武紀大爆發為何發生?是因為氧、掠食者亦或是地磁反轉無情的捉弄?

 

若是推論正確,造血幹細胞幾億年來,最怕的應該都是紫外線。

分析5.58億年前膽固醇,追尋最古老的埃迪卡拉紀動物

想研究再生又沒有金剛狼,幸好我們還有斑馬魚!

 

新聞稿:

Fish 'umbrella' protects stem cells from sun

新聞稿:

Why we make blood cells in our bone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