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實驗室,怎麼多產又快樂?表達你的關心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學術界瀰漫著負面情緒,不只台灣,歐美的科學發達國家也是如此,那個雲啊,那個霧啊,籠罩著學術界。科學媒體 Nature 推出特輯「如何養出健康的實驗室(How to grow a healthy lab」,刊出多篇文章,從各種面向探討此一議題,非常值得學界中人閱讀 — 當然要抱持正面心態,才能有所收益。

如何領導實驗室是門學問。 圖片來源:Nature

via Nature

 

其中一篇文章〈Health tips for research groups〉請到五位科學領袖分享觀點,討論如何讓研究團隊變得更多產、更嚴謹,也更快樂。其中已經退休的資深神經學家,匹茲堡大學的 Michael J. Zigmond 看法相當值得參考。編輯給他的小標題是「表達你在意(Show that you care)」,可謂畫龍點睛。

 

Zigmond 作為資深學者,從 1980 年代起就在教授學術界的生存技巧;不過如今他希望教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研究團隊的領導人,他建議主持實驗室、領導研究計劃的教授、研究員們,視自己的角色為「導師(mentor)」,而非只是「監督者(supervisor)」,重點是,對手下要表達關心與在意。 

實驗室資深成員,該怎麼指導新手?

 

研究團隊的領導者,該怎麼成為導師?具體作法是,要提供實驗室成員清楚的指引,包括在計劃中每個人將扮演的角色、實驗記錄與整理的方式、論文發表時怎麼掛名、支持參加科學會議,以及讓手下了解,做到什麼程度才足以進入下一階段。 

 

Zigmond 建議計劃剛開始時,可以施以高強度的監督,再漸漸增加手下的獨立空間,隨後只要定期檢查、掌握狀況。重要的是,讓每位計劃的執行者,對自己的訓練保持主動。 

 

實驗室會議(lab meeting)是領導者與成員建立關係的時刻,聽取意見時,領導者可以嘉許手下的構想,博取好感;也要讓大家覺得,整個研究團隊是個互動的有機體,而不只有自己與老闆的一對一關係,其他人都不關我的事。 

 

花時間讚美成就-任何突破、好的報告、論文發表,只要有價值,不論哪種成就都值得稱讚。公開場合時可以不吝稱讚,但是嚴厲的批判只能留到私底下;重要的是,批判不該針對個人,要針對某一決定、特定行動,具體地提出批評。 

 

Zigmond 認為對實驗室領導者,最重要的一課莫過於「讓大家從一開始就了解,你關心手下自己的福祉,與科學上他們自身能有多成功,而不只是他們怎麼執行你的計劃,能對你個人的雄心貢獻多少」。 

 

科學與科學研究是不一樣的。科學就是科學,但是研究科學的是人,沒有好的人,很難做出好的科學研究。身處同一個團隊當中,不論領導者或是每一位成員,沒有人該是孤島。

「不沾鍋」實驗室主持人,沒資格自稱「管理疏失」

 

Zigmond 的觀點歸納起來,就是好的實驗室領導者,必需能真心關懷手下,在意他的學習、在意他的心情、在意他的不滿、在意他的前途,讓大家感覺我們是同一個團隊,做好工作對自己有利,而不是爾虞我詐、互相利用的個體,手下做再多也只是成就領導者一個人。 

 

被如此領導的團隊,不論是不是能大成功,至少,也會比較快樂。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