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每期都有個 Working Life 專欄,由大眾投稿(絕大部分是學術界,或以前是學術界人士),著重生涯發展的議題。本期文章的作者 Edmond Sanganyado 經歷如標題所示,即使以這個專欄而言都算獨特。

My path to contentment

 

Edmond Sanganyado 出生於辛巴威,本國讀完大學後,儘管經濟狀況不佳,仍靠著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fellowship)資助,成功在美國取得博士,專長應該是環境化學。經歷戰鬥的博士養成過程,博士畢業以後,Sanganyado 博士下一步當然是繼續深造(全文出現好多次,他想出人頭地這方面的渴望 Q Q),只是都不太順利,找不到知名、一流研究單位的博士後研究。

多少論文發表後,從來沒有被引用?

 

寫這篇文章時,他已經接受現實,在中國廣東的汕頭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一年。儘管汕頭大學並非如北京、清華、復旦大學那般的世界名校,Sanganyado 博士卻能樂在其中,重拾對研究的熱情。

汕頭大學 wiki

讀博士,請多想學術以外的路

 

畢竟回頭想想,出生於辛巴威農村,16 歲父母雙亡的小孩,光是能得到美國博士,發表過許多論文,在異國大學有個工作,不管未來將會如何,都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惹。

Edmond Sanganyado 古狗學術網頁

科學論文愈來愈難讀,該如何改善?

 

加映值得尊敬的勇者 北歐心科學 心情分享:

 我想 daily existential crisis 是每個研究人員的癥狀吧😂😂 其實我覺得雖然科研每天都是掙扎,但我仍是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和朋友講起科學,依然會長篇大論樂在其中。不過說實話真的認識不少博士後過著很痛苦的生活,也有很大部份很不滿意現況,也的確是頗現實的問題。

 

我 cosupervisor 是前諾貝爾獎秘書長,德高望重,但他都不為行業說項,他也跟我說,覺得這個行業有很多問題,特別是明知職位不夠,但卻大量招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已經算是非常幸運,而由香港北區走到到了北歐,確實開了我的眼界,所以我也不會說後悔。儘管日後未必再追求學術路線的職位,我也不會放棄追求科學,心裡面覺得起碼要在畢業前大幹一場吧!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