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學家的研究方法,近來被衍生應用於許多不同領域,像是癌症、文化的研究,而語言、文字方面也運用很多。這個2017年的論文,使用研究演化時,比較天擇/遺傳漂變的方法,研究英文文法的演化。得到的結論是,許多英文文法的變化是隨機改變的結果,卻也有些案例,明顯受到人為有意的選擇。

Detecting evolutionary forces in language change

由頻率分佈的變化判斷,左邊是隨機漂變的模式,右邊是受到外力非隨機選擇的影響。

 

演化的研究方法被運用於文化:

短篇 為了社會階級的河蟹穩定,犧牲乃甜蜜與合宜

演化的研究方法被運用於癌症:

對抗癌症,需要演化之光指引

用在研究語言關係的一大堆,就不用特別提惹: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先講演化。同一個基因位置,常有不同版本共存(像是血型的A型B型O型),不同版本間的比例(遺傳學習慣稱作「頻率」)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理由有2個可能。第一,隨機發生,只受機率影響,也就是遺傳漂變;第二,非隨機發生,受外力影響,也就是受到天擇。由頻率長期改變的模式,可以分辨變化原因是隨機與否。

《未來人類:人類將演化到哪裡去?》-認識演化法則,思考我們的將來

 

再說文字。同一個意思的字,也會有不同版本,例如 dive 的過去式,有 dove 或 dived 兩種寫法,藉由分析歷史上兩者頻率的改變,就能推斷影響 dive 過去式,是受到人為有意選擇,或是隨機漂變的影響。

印歐語民間故事源頭直溯青銅草原

短篇 比文學更古老的重金屬故事

 

這個論文,研究惹3項英文文法的變化。第一種是動詞的過去式,論文由 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 資料庫取樣,分析西元 1810 到 2009 年,36 個動詞的過去式,規則動詞(如 dive 變成 dived)與不規則動詞(如 dive 變成 dove),在資料庫中出現頻率的變化。

 

 

結果 36 個動詞中,30 個主要受到漂變影響,6 個受非隨機因素影響;有意思的是,過去式會向規則,或不規則的方向變化,整體看來並沒有哪種比較多,有些由規則變成不規則,反之亦然。論文另外推測,比較少見的字,受到漂變,也就是隨機改變的機率較大;常見的字,則較不受到漂變影響。

 

6 個受外力選擇影響的動詞中,4 個傾向由規則變得不規則:

lighted -> lit

waked -> woke

sneaked -> snuck

dived -> dove

2 個反過來:

wove -> weaved

smelt -> smelled

照理說,規則變化應該比較好記,為什麼有些字的長期趨勢,卻是傾向不規則變化?論文推測,或許與發音,或是時代力量有關,同一時期的用字彼此間會互相影響。

近親繁殖的遺傳災難,如何被一夫多妻惡化?

 

第二種是「do」的應用,例如較早的英文寫成「you say not」,後來變成「you do not say」,或是問句「say you?」演變為「do you say?」。這是怎麼改變的?

 

 

論文由 Penn Parsed Corpora of Historical English 資料庫取樣,得到的推論是,助動詞「do」一開始出現在問句,是因漂變所致,在 do 被高頻率用於問句之後,隨後開始被大量用於祈使句和敘述句,則是有意的人為結果。

 

第三種是否定句(verbal negation),例如由古英文「Ic ne secge」,演化成中世紀的「I ne seye not」,再變成現在的「I say not」。這個的變化很早,論文由 Penn Parsed Corpora of Historical English 資料庫,取樣 12 到 16 世紀的古早英文,分析結果是,以上改變是人為選擇的作用。

 

 

這個論文相當有開創性,作者引進演化研究中,偵測天擇與否的方法,研究文字變化,證實語言除了自然累積的改變以外,至少某些英文文法的演化,受到非隨機的人為選擇影響。

 

後勢可期,後勢可期。

 

Science新聞: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evolved like a living creatur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