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與隨後的青銅時代早期,也就是距今約4到5千年前,社會經歷過明顯的改變。古代遺傳學研究則顯示,當時有大批源自草原的 DNA 融入歐洲族群,不過詳情仍有許多未知。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分析位於現在德國的巴伐利亞,萊希(Lech)河谷的 7 個遺址中,84 位古人的遺骸,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

Female exogamy and gene pool diversification a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Final Neolithic to the Early Bronze Age in central Europe

via 這裡

 

那段期間,多瑙河南部一帶,大致可分為3種文化:4200 到 4800 年前的 Corded Ware、4150 到 4500 年前的 Bell Beaker,以及 3700 到 4150 年前的早期青銅文化。這回分析的 84 個樣本中,19 個屬於 Bell Beaker,65 個屬於早期青銅文化,年代介於 3700 到 4500 年前之間。兩個時期的族群,粒線體DNA型號的組成,卻沒多大差異(比例有變),也沒有外來型號進入的跡象,意謂當地間隔數百年的兩群人之間,母系遺傳有著延續性。

5000年前青銅時代進入歐洲的移民,幾乎都是男生?

多瑙河下游的農業新石器轉型,與文化和情慾流動都有關係

歐亞草原的族群遺傳史與歐洲人的演化適應

 

 

鍶同位素的比例,各地都不太一樣,它會在小時候進入人體,可以代表成長時的居住地。所以分析牙齒中的鍶同位素,能判斷遺骸生前是在本地長大,或是小時候住在別處,長大後才搬家過來。驚人的發現是,兩個時期的樣本中,都有相當比例的外地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女生。

商王殺很大!被當成牲畜屠宰的人牲,從何而來?

 

以性別區分,成年女生 28 人中,有 17 位外來者,高達 60.7%;成年男生則只有 11.1%;青少年則是 7.4%。以時期區分,則沒什麼差異,Bell Beaker 有 27.8% 的居民是外來的,早期青銅文化則是 26.2%。 

 

 

也就是說,萊西河谷地區在青銅時代早期,延續 800 年之久,村民中都有 4 分之 1 左右不是在本地長大,絕大部分是女生。由鍶同位素比例判斷,這些外來者可以明顯分為 2 群;綜合各種資訊,論文推測,她們或許來自波西米亞、德國中部一帶。當時的多瑙河南部各地之間,似乎已經建立相當頻繁的社會,與情慾交流網路。

DNA溯源歐洲農業 (下):另一種轉型適應之道

 

 

族群中有許多女生,不是在本地長大,表示當時的 female exogamy(女性異族通婚?不知道如何翻譯)相當普遍。不過本地或外地長大的女生,墓葬的形式、配備的陪葬品,都看不出差異。另外有趣的是,直接比較粒線體型號,論文發現這回研究的樣本中,所有外地長大的女生都沒有小孩;這是取樣偏差,或是普遍現象,有什麼意義,目前仍不明朗。

 

總之,這個論文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萊西河谷地區至少 800 年來的社會組成,皆為多數男生留在本地,一半女生由外地移入。這表示搬家的女生,對於當時社會網路的聯繫、文化傳播,也許相當重要

德國青銅時代,沒有女兒的父權大家庭,還有遠嫁的女生

米諾斯人與邁錫尼人來自何方?走出古希臘神話,用DNA追追追 

葡萄牙新石器與青銅時代的古代基因組,歐洲人的身高

 

新聞稿:

Mobile women were key to cultural exchange in Stone Age and Bronze Age Europ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