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錢從哪裡來?從錢的從前開始說起    原載於泛科學

大家都愛錢。

錢又不能吃,為什麼大家都愛? 圖 / 取自 Maxpixel 

 

神智正常的人類中,除了極少數以外,都想要有更多錢。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錢不夠用,想要賺更多錢,最好還不用付出太多心力,能錢滾錢更好。

辛勤工作卻無法脫貧,如何掙脫貧窮陷阱?

 

錢,不是天然產物,而是人類的發明。這項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是在多久以前誕生的,經歷過哪些變化,又對人類有什麼影響?來看看美國大學(真的叫作 American University,位於華盛頓特區)的人類學教授 Chapurukha Kusimba,看待錢的考古學視角〈When – and why – did people first start using money?〉。

 

有錢有事:多功能的錢 

 

根據考古記錄,人類最早使用貨幣(currency),至少可以追溯到4萬年前。人類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互相交易,像是用燧石工具交換別人的人造物。而錢(money)現身的年代更晚一點,它的型式也不斷演化,從天然物品,演變為金屬硬幣,又變成紙鈔,直到今天的數位型式。但用錢的目的大致上還是那些:交易、支付、作為價值標準、儲存財富、帳戶單位。

 

美金!圖/取自 wiki

 

人類的文明與發展,和錢密不可分,對考古學家來說,藉由研究遺址中的各式錢與貨幣,能深入了解古代的貿易,還有人群之間的互動。要認識人的歷史,務必不能忽視錢的歷史。 

 

關於錢的起源,有不少試圖解釋的理論,這些論點也反映了錢的多功能性。錢能作為交易時,雙方共同接受的標準,讓交易得以進行;錢可以促進不同的社會彼此合作;社會階級能被錢延續;錢也是政治權力的具體展現。一些證據指出,錢是因應交換禮物,與償還債務的目的而生。

 

貨幣的各種型式 

 

種類千變萬化,天然產生的稀有物品,都曾被作為貨幣使用。許多較為少見的天然材質,像是銅、金、銀、琥珀、黑耀石,都曾經成為貨幣;珍珠母(mother-of-pearl)被廣泛用於美洲原住民的社會;用貝殼( cowry shells)製作的錢幣,在非洲、亞洲、歐洲、澳洲都出現過;也有活的動物,例如牛,直到很接近現代時仍被作為貨幣。

 

3000 年前中國的貝殼錢。圖/ PHGCOM, CC BY-SA

 

西元一世紀以後,世界各地,主要是在歐洲、亞洲、北非出土,用鉛、銅、銀、金等材料做成的硬幣,標識著人類開始大量造幣。古羅馬、伊斯蘭、印度、中國,都發展出自己的前現代商業。 

 

金屬貨幣成為用於交易的錢,可歸功於它本身便於攜帶、耐用、容易運輸,以及內生性的價值。其他型式的財產與錢,像是乳牛,大家都是畜牧社會的話,互相交易相當合適,然而牛遠比金屬不容易運送,要是碰上天災更是馬上完蛋,這就不如金屬貨幣了。

 

金錢流動,促進了人與人的交流 

 

錢被發明以後,隨即與政治密不可分。使用金屬錢幣,政治領袖可以決定金屬的生產,包括採礦、冶煉、鑄造各步驟,還能掌握錢的流通與使用。收稅,更完全是政治權力的展現,稅金能用於供養貴族、經營政府單位、維繫軍隊。 

 

錢也能成為穩定社會的力量,讓人能夠和平的交換物資、資訊、服務,不論是同一群體之內,或是在不同的人群之間。過去就跟今日一樣,沒有社會能完全自給自足,錢能讓各個社會互通有無。人用各種貨幣,可以取得本來沒有的資源、降低風險、創造同盟與友誼。

 

錢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圖/取自 robertocandelaria

 

各個時代、地區的人類,不論從事的是採集狩獵、遊牧、農業,或現代城市生活,都需要用錢,錢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雙方貿易時就算語言不同,只要拿出錢來,對方也能意會。

 

在東非發現的「永樂通寶」 

 

錢能讓人交換資源,建立地理範圍很大的貿易網路。年代介於西元 700 到 1450 年的「海上絲路(Maritime Silk Road trade)」,就讓印度洋周圍的歐洲、中東、阿拉伯、東非、南亞、東南亞、東亞地區,形成一個龐大的跨國貿易網路。而考古學家,靠著研究錢的流向,能夠追尋古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最西的南島語族:非洲與亞洲在「馬達加斯加」交會

短篇 東非的雞與黑鼠,因中世紀的印度洋貿易網抵達

 

東非肯亞的 Manda,是個位於印度洋西側的貿易港口,Kusimba 在自己的考古挖掘中,2012 年時於此地,找到 600 年前的「永樂通寶(Yongle Tongbao)」。永樂通寶是由銅與銀鑄造,中間有穿孔的金屬錢幣,最初發行的年代是明朝永樂皇帝,也就是去世後廟號明成祖的那位,還活著的時候。

 

肯亞出土,600 年前的永樂通寶。圖/Chapurukha Kusimba 拍攝。

 

明成祖在世界歷史上最出名的事跡,是任內的鄭和下西洋,而永樂通寶也在鄭和率領,兼具政治與貿易的任務中被大量帶往海外。永樂通寶後來成為各地廣泛使用的貨幣,成了考古學家追蹤貿易交流的一項指標。現在我們知道,來自中國的錢幣,最遠甚至抵達了非洲東岸的肯亞。

 

地理上,東非還是與伊斯蘭世界比較接近。考古記錄顯示,根基於貨幣的市場經濟,在那個時期正在發展。在東非海岸,斯瓦希里(Swahili)的國王與商人,為了促進貿易而信仰伊斯蘭,和中東、南亞商人做生意。錢幣不只是地方性事務,也是人類之間連結的象徵。

臺灣錢的歷史——原來17世紀臺灣早就用錢與國際接軌

 

錢促進資源交流,還有不平等 

 

除了促進資源交流、連結人群的正面效果外,貨幣也帶來某些負面影響。比方說,現代中國與非洲的來往,遠比鄭和與永樂皇帝的年代更深更廣,然而比起當年帶來錢幣,象徵長距離友誼的鄭和拜訪時,如今雙方的關係卻也更不平等了。 

 

從天然的貝殼、珍珠母、到人為鑄造的金屬,再變成紙幣,一直演化為現代無形的數位化貨幣,錢在今日的角色與影響,仍與古代沒有太大的不同。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