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632年11月16日(或另一種曆法是6日),位於現今德國的呂岑會戰(Battle of Lützen),是一場新教與舊教勢力的大對決。兩軍的總指揮,新教方瑞典軍的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Gustav II Adolf),以及舊教方神聖羅馬帝國軍的華倫斯坦(Albrecht von Wallenstein),是兩位勢均力敵的軍事天才,雙方殺的難分難解,戰況相當慘烈。

The face of war: Trauma analysis of a mass grave from the Battle of Lützen (1632)

via Battle of Lützen (1632) - Wikipedia

 

呂岑會戰並不是單獨的衝突,而是屬於爆發在 1618到1648年間,「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中期的一場代表性戰役。兵荒馬亂的三十年戰爭是一系列的大亂鬥,深深影響了歐洲歷史,也造成當時人民慘痛的犧牲。戰鬥中,高層的指揮與戰況變化,留下許多文獻記載,我們能略知一二;但對當時戰場上基層的士兵,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戰鬥,他們的死因,所知仍相當有限。

中世紀全民瘋武術(上):歐羅巴戰鬥民族

中世紀全民瘋武術(下):來玩人骨拼圖

 

呂岑會戰結束後,約有9000位陣亡者被埋葬在附近,這個2017年的論文,研究2011年出土的一座大墓,其中47具遺骸,以求深入認識戰爭的面貌。分析遺骸,能推敲出死者生前與死時的經歷。根據骨骼狀態,論文判斷這些士兵的日常生活,一點都不安逸,多數人都有許多癒合的各式傷口,代表他們生前是傷了再上,上了又傷。儘管受過很多創傷,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仍然倖存,直到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戰-呂岑會戰。 

 

死因未必會紀錄在骨骼上,不過多位死者的致命傷倒是一目瞭然,47具遺骸有21位的腦袋中彈,絕大多數還是正面。這個比例比其他少數研究過,同一時期的戰場遺址要高得多。是誰這麼兇殘,攻擊時講究一擊斃命,開槍直接瞄準頭打?  對比文獻記載後,論文推論這批戰士,或許屬於新教軍的精英單位「Blue Brigade」,他們遭到舊教的帝國騎兵突襲,殺死他們的子彈,來自手槍、毛瑟槍、卡賓槍-都是當時騎兵配備的短距離射擊武器。 

馬的馴化,古埃及與中東的馬

 

面對突然殺來的騎兵,這批戰士似乎猝不及防,直接被命中頭部正面。由墓葬狀況推斷,他們在戰爭結束後,衣服等裝備大半都被剝掉,被草草埋葬。

 

呂岑會戰,也許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交戰雙方中,華倫斯坦領導的舊教軍,儘管損失較小(還是很大就是),卻主動退出戰場,定義上算是落敗的一方,華倫斯坦本人也因為此次失利退出歷史舞台,兩年後還被暗算身亡;新教軍即使帳面得勝,損失卻更大,連他們的統帥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都在打到一半時陣亡。更不要提,有那麼多陣亡與傷殘的戰士,以及對連年衝突,整個社會的破壞。 

 

那是個名將建功立業,留名青史的最好年代,對於只想安居樂業的平民百姓,卻也是最壞的時節。

世紀帝國真人版:一場被遺忘的史詩級青銅器大戰

德國北方3200年前,一場被遺忘的青銅時代戰爭

青銅時代戰士用劍的戰力?現代的實測結果

 

蜜獾蝦寫的詳細版本:

重建三十年戰爭的關鍵一戰:呂岑會戰,由骸骨見證百年老兵的歷史傷痕

 

LiveScience新聞:

Mass Grave from Thirty Years' War Battle Reveals Soldiers' Fatal Wound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