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馴化動物,最容易想到的大概是狗、貓、牛、羊、豬、馬......然而廣義的馴化定義中,「老鼠」的地位跟任何一種馴化動物相較,都不遑多讓。老鼠雖然不是人類有意飼養,現代老鼠卻深受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多特徵與古代祖先不太一樣。

Origins of house mice in ecological niches created by settled hunter-gatherers in the Levant 15,000 y ago

via  這裡

 

有個論點認為,老鼠是在一萬多年前的黎凡特,也就是世界上農業最初誕生之地,適應惹與農夫共存的生活,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個 2017 年的論文,蒐集黎凡特地區 20 萬年來的老鼠化石情報,研究人鼠之間可能的互動狀況。

 

習慣與人共生,被人類「馴化」的老鼠-家鼠,學名 Mus musculus domesticus,而黎凡特古代野生的老鼠,則是南斯拉夫小鼠,學名 Mus macedonicus。黎凡特地區,1.5 到 20 萬年前,居民都算是以採集狩獵,時常移動、不定居、沒有儲藏食物的方式過生活。

 

1.5 萬以後,進入 Natufian 時期,這個時期尚未進入完全定居的農業社會,仍算是採集狩獵,不過已經有惹定居(sedentary)的跡象。等到 Natufian 文化在 1.15 萬年前結束,黎凡特進入 Pre-Pottery Neolithic A(PPNA)時期,居民正式開始定居,邁入農村生活。

摩登原始人(下):成為文青的第一步  

短篇 肥沃月灣最初的農業-你收割穀物,我種植果果

 

論文發現黎凡特地區,比 1.5 萬年前更早,尚未邁入 Natufian 文化以前,所有鼠輩化石皆屬於南斯拉夫小鼠,完全不存在家鼠。最早出現的家鼠位於 Ain Mallaha 遺址,介於距今 1.3 到 1.5 萬年前,屬於 Natufian 文化早期,而且此地 100% 都是家鼠,意謂尚未轉型為農村以前,家鼠已經出現惹。

 

然而同樣在 Ain Mallaha 遺址,屬於 Natufian 文化晚期,距今 1.2 到 1.3 年萬前,家鼠卻又完全消失,將地盤還給惹南斯拉夫小鼠;考古記錄顯示,這個時期的人移動比之前更加頻繁。到了 Natufian 文化末期的 1.15 到 1.2 萬年前,則呈現兩種共存一地的狀況:家鼠 79%,南斯拉夫小鼠 21%。

 

這些結果表示,黎凡特地區家鼠比例的變化,與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論文推論,當人類採取不定居、不儲藏食物的方式維生時,家鼠也不存在;當人類開始定居,儲藏食物(例如收割尚未馴化的穀物)後,家鼠也隨之現身。家鼠的出現,看似與人類開始定居,創造出新的生態棲位有關;有趣的是,家鼠的誕生,顯然比人類正式轉型為農業社會更早。

 

令人好奇,貓與人建立關係,應該與鼠輩有關;假如鼠輩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前,就已經跟在人類附近,那麼貓的馴化年代,也會比本來認為的更早嗎?

短篇 中東一萬年前馴化貓,中國5000年前馴化石虎

 

新聞稿:

Mouse in the house tells tal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新聞:

When did humans settle down? The house mouse may have the answer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