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分火熱的茲卡病毒,其實早在1947年,就已經在非洲發現,只是由於沒什麼特別,所以一直以來也沒什麼研究,直到最近疑似與小頭症扯上關係,一舉成名天下知。茲卡病毒從何而來,又歷經哪些改變,才演化為現在的樣子?這個2016年的論文搜集惹41個樣本,30個來自人類,10個取自蚊子,剩下1個則是吱吱,希望能了解茲卡病毒近期的演化史。

From Mosquitos to Humans: Genetic Evolution of Zika Virus

PRC64  

 

這些樣本中,可以大致分為「非洲型」與「亞洲型」兩大群,茲卡病毒發源於非洲,所以亞洲分支,應該是從非洲演化而來。所有取自人類的病毒,只有1968年奈吉利亞的樣本,屬於非洲分支,剩下的人類樣本全部被歸在亞洲分支。亞洲分支中只有1個來自蚊子,也就是1966年在馬來西亞採集的樣本,親緣上這株病毒,最先跟其他感染現在各地人類的病毒分家。論文根據現有資訊推斷,亞 洲型茲卡病毒的共同祖先,應該是離開非洲後,先在馬來西亞一帶建立據點,再散佈到別的地方,只是隨後漫長的50年間,對人類影響都微乎其微。

 

茲卡病毒在南美洲大爆炸前,稍早已經在2007年的密克羅尼西亞,以及2013年的法屬玻里尼西亞出現過。親緣分析顯示,這2個遠渡大洋洲的病毒都屬於亞洲型,跟1966年的馬來西亞蚊子病毒來歷相同,所以應該不是直接再從非洲而出。大洋洲的2波小爆炸,卻又可以再分為2個分支,而現在南美洲取得的病毒株,都跟法屬玻里尼西亞歸在同一群。顯而易見,最近的疫情大爆炸,與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病毒株較為有關(但這不等於病毒傳播路線是,直接從法屬玻里尼西亞跑到巴西)。

 

為什麼以前跟現在,茲卡病毒的表現差這麼多?可能是病毒產生某些遺傳變異,使得致病威力大增。比較非洲與亞洲型病毒株的序列發現,兩者差異最大的是一個叫作prM(pre-membrane precursor)的蛋白質,某幾個氨基酸突變,應該會導致prM蛋白質的結構改變,也許與致病有關。

 

以上推論只是初步研究的結果,目前我們對茲卡病毒的各方面,了解仍很侷限。

茲卡病毒介紹:《茲卡病毒的那些事》

 

新聞稿:

 The genetic evolution of Zika viru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