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與古代DNA(下)──法老與子民 也刊登於古埃及練習曲

作者/寒波、編修練習人

71WdbPrLmOL._SL1500_   via 這裡

續前篇:古埃及與古代DNA(中)──圖坦卡門身世之謎真的解開了嗎?

 

圖坦卡門家族的論文在2010年發表後,由Zahi Hawass率領,幾乎原班人馬組成的團隊,在2012年又發表了一篇論文,用類似的策略研究另一位知名法老,新王國時期第二十王朝,距今約3100年的拉美西斯三世(可參考「新王國(1540-1070 B.C.)」)。

Revisiting the harem conspiracy and death of Ramesses III: anthropological, forensic, radiological, and genetic study

Mummy Murder Mystery: King Ramesses III Throat Slashed

 

父與子

 

這篇論文確認,拉美西斯三世的喉嚨有道很深的創傷,支持他死於謀殺的說法。古代DNA在其中的貢獻是,發現他與另一具身分不明的木乃伊 「Unknown man E」,有著一模一樣的Y染色體遺傳特徵,因此兩者極有可能是父子關係。誰是這位「不知名E先生」?考古學家推斷,他很可能正是參與政變陰謀,後來被處決的王子Pentawere。

 

ingresodipusandsphinx via 這裡

弒父的伊底帕斯,面對形象來自埃及的人面獅身「Sphinx」 

 

這個親子鑑定可不可靠?比起圖坦卡門的研究,這篇論文的方法沒變,一樣沒有粒線體DNA的相關資訊,只能信者恆信,但至少有兩點進步:

1. 作者們終於秀出了Y染色體的結果

2. 公佈了Y染色體的單倍型(haplotype)

 

古埃及人不知何許人也

 

隨著遷徙,散居各地,人類形成各個不同的遺傳族群,累積彼此間的差異,每組特定的遺傳差異,可以被視為不同的「單倍型」,用來追蹤人類的演化史,以及各個人群間的血緣關係。最常用的系統,是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還有母系遺傳的粒線體上以特定突變定義出的一系列單倍型。用單倍型分類時,僅有遺傳的意義,與血緣有關,與文化認同無關。

 

拉美西斯三世Y染色體的單倍型是「E1b1a」,這個型號大概能確定,發源自撒哈拉以南(Sub-Saharan Africa)的非洲,也是當地族群現今的主要型號之一。用不太科學的講法,這是個屬於「黑人」的遺傳特徵,而現今多數的埃及人,當然不是黑人。

 

Ramses_III_mummy_head  via 這裡

拉美西斯三世的木乃伊,現藏開羅博物館。

 

古埃及人屬於什麼種族,一直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無疑,這是十分敏感的族群問題,偏偏這是古代DNA研究不可避免需要面對的。古埃及人都是黑人嗎?假如這個結果不是汙染所致,那麼意思是:古埃及人是來自非洲南方的黑人,黑人曾經主宰整個非洲,包括埃及,甚至勢力還一度延伸到西亞,只是後來失勢,又退回撒哈拉以南?

Why King Tut's DNA is fueling race wars

 

且慢,別驟下結論。先不提遺傳上「黑人」的意義可能跟你理解的不太一樣,單獨一個單倍型不過是人類龐大基因組中的一小部分,僅能提供十分片面的資訊;更何況隔年的論文報告了史上第一個古埃及粒線體DNA的單倍型,它不是來自非洲南部,而是源於西亞的「I2」。

First insights into the metagenome of Egyptian mummies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木乃伊DNA也會有春天?

 

2013年,在也參與過圖坦卡門與拉美西斯三世研究的Carsten Pusch領導下,第一次採用NGS(次世代基因定序)定序古埃及木乃伊DNA。終於,我們有了第一個古埃及人的粒線體DNA資料。

Egyptian mummies yield genetic secrets

 

比起前兩篇論文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王室木乃伊,這次研究對象是一條狗,以及5個年代介於距今約1900到2800年(第三中間期羅馬時代)的無名氏。作者講得很明白,這個論文的目標不是獲得完整的基因組,只是想測試使用NGS定序,能獲得多少資訊。

 

先來點正能量,這個研究證實運用NGS,的確可以拿到木乃伊的DNA片段,所以擺了幾千年的木乃伊裡頭,的確仍有DNA存在,之前用PCR做出來的結果,不見得是汙染。如前所述,他也成功獲得粒線體DNA。

 

405124ba.0  via 這裡

發現好幾種植物的DNA,包括蓮花,推論蓮花也曾被用於木乃伊製程中。

 

由於NGS這種技術,會把樣本內所有的DNA片段一網打盡,不管是細菌、病毒、動物、植物,或是人類的,只要是DNA都會被定序出來,因此取自木乃伊頭部的樣本中,也有數種來自植物的DNA被發現,像是蓖麻、楊屬,也許反映的是當初製作木乃伊時用到的植物材料。也有些致病微生物的遺傳物質被找到,不過,這好像不是新聞了。

 

DNA不怕熱?

 

3個保存在氣溫遠小於15度以下的其他樣本:4000年前的古愛斯基摩人、5300年前的「冰人奧茨」(Iceman Oetzi)、數萬年前已滅絕的丹尼索瓦人(他不是智人,發現於西伯利亞),被拿來跟木乃伊比較。木乃伊幾千年來所處環境都超過15度,論文聲稱木乃伊中人類DNA的比例跟3個來自冰天雪地的樣本一樣高,可見氣溫不太影響DNA的保存。

古愛斯基摩人與現今伊努特人是不同族群

5300年前的冰人奧茨,母系粒線體已經失傳

丹尼索瓦人(上):尼安德塔人的神秘近親 

 

Igloo  via 這裡

愛斯基摩人的冰屋。冰天雪地的環境,成功保存古代DNA的機會更大。

 

做出這種結論相當勇敢,畢竟,木乃伊中的DNA有是有,但總量實在是非常非常不起眼,這個狀況下,比例恐怕不是很要緊。另外,不同論文的取樣部位根本不一樣,處理過程也不同,這番推論的脈絡,有種「拉美西斯二世奴役猶太人蓋金字塔」的味道(練習人來插花:跟張飛打岳飛是一樣的意思,參考「電影《出埃及記:天地王者》的幾分真假」說明)。

The Mummy Code

 

小結

 

即使目前的進展仍很有限,古埃及的古代DNA研究總算是踏出一大步,古代DNA研究,在埃及的春天終於降臨了嗎?小苗已經萌發是肯定的,但要重建古埃及遺傳史這棵大樹,所需的樹枝恐怕連一根都還沒長完。

 

未完,待續

古埃及與古代DNA(後記)──在文明的十字路口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