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生物的遺傳資訊存放在DNA序列之中,DNA會轉錄成RNA,RNA再轉譯出蛋白質。生物死後,DNA會漸漸毀滅,不過仍能保存一段時間,近來古代DNA成為一門顯學,遺骸中獲得的DNA,提供我們很多有用的資訊。某些時候,遺骸中蛋白質保存的狀況比DNA更好,既然有人研究古代DNA,當然也會有古代蛋白質定序。

Protein power

Norse in Greenland   

 

原則上,知道DNA就會隨之知道相應的蛋白質序列,不過要是沒辦法知道DNA,獲得蛋白質的資訊當然也十分有價值。就像DNA定序技術這幾年突飛猛進一樣,蛋白質定序也比以前進步很多。去年一個論文,就用青銅時代的人的牙菌斑樣本,做了古代蛋白質定序,找到當時的人喝牛奶的證據。

短篇 用古代膠原蛋白鑑定尼安德塔人化石

 

那個論文還研究了在中世紀的983年起,開始殖民格陵蘭數百年,直到15世紀的維京人。牙菌斑樣本的古代蛋白質定序顯示,這些維京人剛開始依靠馴化動物為生,吃著跟家鄉類似的飲食。然而後來殖民者可能不敵小冰期造成的生長季縮短,改以當地生產的魚為主食。

格陵蘭維京人為什麼神祕消失?


在古代DNA定序的研究之外,古代蛋白質定序未來似乎也會是個不可忽視的領域。更別提,在6500萬年前滅亡的恐龍,我們幾乎不可能拿到這麼久以前的DNA,卻仍有機會獲取牠們的蛋白質。

 

短篇 8000萬年前的恐龍血管,保有與鴕鳥類似的蛋白質

短篇 用膠原蛋白鑑定化石物種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