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怎麼協助澳洲原住民,尋回失竊的一代?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由澳洲的阿德雷得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與南澳大利亞博物館(South Australian Museum)執行的「原住民傳承計劃(Aboriginal Heritage Project)」[1],最近將初步結果寫成論文,發表於《Nature》期刊,報告了澳洲各地原住民族群間的遺傳關係[2][3]。
遺傳學怎麼協助澳洲原住民,尋回失竊的一代?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由澳洲的阿德雷得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與南澳大利亞博物館(South Australian Museum)執行的「原住民傳承計劃(Aboriginal Heritage Project)」[1],最近將初步結果寫成論文,發表於《Nature》期刊,報告了澳洲各地原住民族群間的遺傳關係[2][3]。
斯基泰人(Scythians,或稱西徐亞人)大約在3000年前,也就是青銅時代結束,鐵器時代開始後出現在歐亞草原。這群人以遊牧(nomadic),或是半遊牧半農耕的方式維生,以擅長騎馬打仗聞名於世。這個2017年的論文分析黑海北方草原地區(North Pontic Region,簡稱NPR,現在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介於2300到2700年前斯基泰人的粒線體DNA,探尋他們的遺傳起源。
Diverse origin of mitochondrial lineages in Iron Age Black Sea Scythians
人類遺傳史,特別是歐洲的了解近來來突飛猛進。目前歐洲族群大致上可以視為3群組成:最早的採集狩獵族群、8000多年前的安那托利亞農夫,還有5000年前來自草原的移民。歐洲在一萬年內,接受過兩次劇烈的情慾流動,這麼大規模的移民事件,當初是如何發生的呢?外來的族群,是只有行動較為方便的男生,或是有女有男,全族一起移動?
Ancient X chromosomes reveal contrasting sex bias in Neolithic and Bronze Age Eurasian migrations
via 這裡
遺傳適應(genetic adaptation)是演化學重要的問題。黃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代謝酒精的酵素基因「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簡稱Adh)」,是這方面的經典案例。擬黃果蠅(Drosophila simulans)是跟黃果蠅長很像的近親,過去的經典假說認為,在兩種果蠅分家以後,黃果蠅的Adh基因發生DNA序列上的改變,從而導致不同的蛋白質序列,使得這款酵素代謝酒精的效果變得更好,對黃果蠅酒精濃度更高的環境中生存有益。(人類當然也有這個基因,而且喝酒的時候很重要!!!)
via 這裡
古代DNA又多了一個來源。一隊考古學家在安那托利亞,挖掘知名的古代城市「特洛伊」時,發現一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晚期,農村的墳墓,定年結果大概是790到860年前,也就是13世紀早期,當然比特洛伊戰爭的時代晚得多。
A molecular portrait of maternal sepsis from Byzantine Troy
農業傳入歐洲,是人類歷史上的大事件。這兩年古代DNA的研究,讓我們知道歐洲的農業,是被來自中東,特別是安那托利亞的農夫族群給引進,換句話說,農業與DNA,是一起從中東向歐洲傳播的。 然而,這個2017年的論文報告,來自歐洲東部區域的古代基因組,狀況卻跟歐洲西部很不一樣。
The Neolithic Transition in the Baltic Was Not Driven by Admixture with Early European Farmers
東亞地區的降雨量與環境狀況,和「東亞季風(East Asian monsoon)」息息相關。當東亞季風強大時,影響的範圍北移,會讓東亞北方更加濕潤而綠化;反過來,在季風虛弱之際,季風的影響範圍只能留在南方,東亞北方就會變得乾燥。過去一萬多年來東亞季風的變化,學者已經知道大致的狀況,細節卻還不是那麼清晰。這個2017年的論文,採用取自內蒙古達里湖(Lake Dali)的沉積物,研究這個區域史上的降雨狀態。
Northward extent of East Asian monsoon covaries with intensity on orbital and millennial timescales